产品类别
服务中心
了解耳鸣多一点,幸福生活近一点
耳鸣有间歇性,也有持续性。有单一频率窄带噪音或白噪音等多种表现。由耳部病变引起的耳鸣常与耳聋或眩晕同时存在。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则可不伴有耳聋或眩晕。
一、病因
1. 病理方面
部分人的耳鸣是由于耳部疾病或身体其他部位疾病引起的。人体内部的各种噪音,在常态下一般不易觉察,这是因为外部声波对内部声波有掩蔽作用,同时人耳的鼓膜、听小骨、韧带有着使内部声波向外耳道散逸的功能。一些耳部疾病,诸如外耳道耵聍栓塞、内耳血液循环障碍等,都容易让患者出现耳鸣。此外,心肺病、高血压、药物过敏等原因,会使内部噪音增大,超过常规值,导致耳鸣频发。
2. 心理方面
注意力从外部世界收回,而集中在本体感觉,有时也会削弱听觉的适应性导致耳鸣。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会增强耳鸣现象,强化耳鸣的感觉。
3. 声反射方面
一部分人的耳鸣是由内耳耳蜗的耳声发射现象引起。耳蜗是接收声音的器官,但同时亦可主动发出电波,经过听骨链、鼓膜最终释放至外耳道并转换成微弱的音频信号而被人耳听见。
二、临床表现
小儿发病少,青春期发病率高,30岁以后少,老年人又高。显然,老年人发病率高与动脉硬化和神经退变有密切关系。侧别和性别无大差异。发病急骤者,在中耳传导系统中以咽鼓管阻塞、急性中耳炎等多见;在感音系统中以外伤、中毒、爆震、美尼尔病多见。起病缓慢者,多与全身性疾病有关。
一般低音调耳鸣,多为传音系统病变。高音调耳鸣,多在迷路、听神经、中枢病变时发生。但有时也有相反的现象。持续性耳鸣一般发生在感音神经部分。间歇性多为传音性病变。
三、检查
根据检查者的感受情况可以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根据患者的主诉可以区分耳鸣和颅鸣;还可以利用器械来诊断耳源性耳鸣和非耳源性疾病。对耳鸣患者的诊断,需要最低限度的全面的听力学评估以及颞骨CT和头部MRI检查。
四、诊断
耳鸣的诊断程序应该包括:
①采集病史;
②耳鼻喉科检查;
③听力学检查——如高频听力损失以及听力损失导致听觉交流障碍程度等;
④心理素质诊断——如性格特征、心理承受能力及抑郁症、焦虑程度等;
⑤影像学检查。
五、鉴别诊断
1. 神经性耳鸣
特点是耳鸣声或大或小,一般为持续的长音,如蝉鸣声或电话机的铃声,也有像流水声、风声、机器声等声音的。
2. 传导性耳鸣
听觉系统的传导部分发生障碍,如外耳道肿胀、堵塞、鼓膜穿孔、内陷、中耳炎症、粘连、硬化等。传音障碍降低了听取外界声音的能力,减弱了其掩蔽体内所发生声音的作用,使之能感觉出来,而成为耳鸣。通过骨导传入耳内的声音,由于传导障碍,向外逸散渠道受阻,而提高了耳内声音的感觉,成为一种以低频为主的,这就是典型的传导性耳鸣。
3. 搏动性耳鸣
患者主诉耳内有如同心脏或血管脉搏跳动样耳鸣声,有的如波涛声或如脉搏声,很有规律,仔细观察其跳动节律,多数和心脏跳动次数一致。这类耳鸣常归纳为客观性耳鸣。
六、治疗
患者忍受耳鸣的能力各异,即阈值不同。治疗应针对根本的疾病,因为根本疾病的缓解可改善耳鸣。伴发的耳聋排除,常能导致耳鸣缓解。尽管对耳鸣无特效的药物及手术疗法,不少患者发现耳鸣可在音乐环境下掩蔽,甚至在收音机音乐的陪伴下入眠。一些患者得益于使用耳鸣掩蔽器,它是一种类似助听器装置,但能发放比耳鸣更舒适的声音。对内耳的电刺激,如使用耳蜗植入,常能减轻耳鸣,但只适用于极重度耳聋者。
七、预防
1. 降低或控制噪声源,即将其控制在国家允许范围(85 dB SPL)以下。
2. 阻隔噪声的传播,用吸声材料,隔声墙降低噪声强度。
3. 预防性治疗,服用维生素B、C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有一定预防作用。预防耳毒性药物中毒。
4. 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杜绝滥用,绝不多用。
5. 避免联合应用2种以上耳毒性药物。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