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类别
服务中心
纯音测听之“掩蔽”
进行听力测试时,经常会遇到一个关键问题——当遇到患者一只耳朵好,一只耳朵极差的情况下,如何确保我们测量到的听力阈值是准确无误的?“掩蔽”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什么是“掩蔽”
掩蔽(Masking)是一个声音的听阈由于另一个(掩蔽)声音的出现而提高的现象。也是在测定某一耳的听力时,常对另一耳加噪声以避免影响该耳听的方法。
当测试耳(Test Ear, TE)听力较差,在测试耳给出的声音强度足够大时,有可能被另一侧听力较好耳(非测试耳,Non-Test Ear, NTE)“偷听”到。由于存在非测试耳的参与,不能获得测试耳的真实听力,此时应考虑对非测试耳进行掩蔽。
“掩蔽”的基础
交叉听力
交叉听力(Crossing Hearing)是指纯音听阈测定过程中,如果双耳听力有一定差距,测试听力较差耳时,当刺激声达到一定强度,声信号就会在没有到达测试耳阈值前传至对侧耳蜗,使好耳(非测试耳)听到声音而做出反应,
交叉听力回答了为什么要掩蔽的问题。而掩蔽的目的就是去除非测试耳的参与,得到测试耳的真实听阈。
若在存在交叉听力的情况下不加掩蔽,所得的听力实际是好耳的听力(非测试耳)的影子曲线,测出的听力曲线与对侧曲线的形状相似,如影随形。
耳间衰减
耳间衰减(Interaural Attenuation, IA)指声信号从测试耳传导非测试耳的过程中能量的衰减称为耳间衰减。
当然,耳间衰减值并不是恒定的,不同耳机之间,不同频率之间的耳间衰减均各有不同:
耳间衰减有个体差异,除了耳机类型,还受到耳垫、信号频率的影响,例如,压耳式耳机耳间衰减为40-80dB,随着频率的增大,耳间衰减值有增大趋势。
压耳式耳机耳间衰减范围
“掩蔽”的基本条件
在进行听力测试时,为确保交叉听力和耳间衰减不会对测试结果产生显著干扰,必须实施掩蔽措施,从而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加做掩蔽呢?以下准则供大家参考:
1 当未进行掩蔽时,测试耳(TE)的气导(AC)大于非测试耳(NTE)的骨导(BC),二者的差异等于或大于 40分贝(若使用插入式耳机,则为 55分贝),则需应用掩蔽。
转化成公式:
ACTE - BCNTE ≥ IA(IA=40dB)
2 当未进行掩蔽时,任一耳的骨导阈值(BC)与气导阈值(AC)之间的差异大于10分贝,则需应用掩蔽。
转化成公式:
ABGTE> 10dB
本期,我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交叉听力和耳间衰减这两个核心概念对测试结果的潜在影响。掩蔽技术的合理应用,能显著提升听力评估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因此,每一位听力学专业人士都应熟练掌握掩蔽技术,并在必要时严格遵循掩蔽准则,确保每一次听力测试都能为患者提供最准确的诊断依据!
图片
[返回上一页]